绿驰汽车构建智能移动生态圈 三大产品2019年投放市场

来源: 新华网2018-03-01 14:18:15
  

新华网北京3月1日电 2月28日,在京举行的绿驰汽车2018年媒体沟通会上,绿驰汽车集团联合创始人、总裁(CEO)王向银则从顶层架构、研发模式、产品组合规划、智能出行运营等方面,向媒体进一步介绍在打造“智能移动生活运营商”进程中,绿驰汽车已经取得的系统性成果和逐步实施的全面性安排。同时,在绿驰汽车推动下,“智能移动生活运营商”战略定位正逐步成为现实,未来新能源汽车将不再只是代步工具,而是成为人车高频互动的智能移动生活终端。

绿驰汽车集团联合创始人、总裁(CEO)王向银

开创探索新模式 扩大市场通路能力

作为造车新势力的绿驰汽车,基于销售通路、出行、核心零部件上的核心竞争优势,以及对行业趋势洞察,开创性地探索出“第五模式”,全面服务“打造智能移动生活运营商”战略定位。

绿驰汽车的“第五模式”首先由最初的市场通路平台做起,形成较为完善的分销网络,从而增强分销能力;再通过资本运营并购优质三电业务,形成了核心技术储备,进而由经销商集团扩展到出行服务,扩大了市场通路能力。绿驰汽车充分发挥市场通路优势进一步深挖新能源汽车平台,将新能源汽车逐渐打造为以娱乐和工作为主的“智能移动终端”。

未来基于“第五模式”,绿驰汽车将逐步联合互联网、出行服务、分销、研发、制造、采购等产业发展利益相关方,通过共享发展成果、共创发展思路、共建发展机制,建立战略伙伴合作模式,助力绿驰汽车打造“智能移动生活运营商”。

整合全球专业资源 打造创新产品研发链

在“智能移动生活运营商”定位下,研发出满足智能移动生活的终端产品,成为战略实施的重要一环。为此,绿驰汽车遵循“整车+三电”,汽车+互联网的新能源汽车发展顺序概念,坚持以整车为先的思想,通过创造为主、制造为辅的核心理念,通过智能设计及智能制造推出智能汽车。

绿驰汽车以意大利都灵工程中心为基础,英国考文垂和美国硅谷为辅助,形成海外创新中心,进行全球平台架构及模块化、智能驾驶研究及电机技术开发。同时,绿驰汽车以上海研发总部为核心,无锡研究院、北京未来院等专业协同,打造国内工程中心,进行工程转化应用实施,重点进行整车集成、系统开发及试制试验。同时,绿驰汽车整合国内外各系统技术专家资源,形成全球联合创新团队,重点提升三电软硬件开发、自动驾驶技术、轻量化设计及整车集成技术能力。

此外,绿驰汽车已经规划建设北部基地、中部基地、东部基地三个国内制造基地以及意大利定制车型制造基地,打造出四大基地多维发力的格局。据悉,全球4个制造基地将从2019年开始陆续投入使用,到2023年,四大生产基地可达到每年55万辆汽车的产能。

绿驰轿跑“天王星”

三大平台齐发力 2019年陆续投放市场

绿驰汽车规划了CC-Platform (城市车平台)、M-Platform (主流平台)、S-Platform (超级平台)三大平台,协同发力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,覆盖微型、紧凑型及中型的全系列产品,满足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智能移动生活的需求。

据了解,三大平台产品将于2019年陆续投放市场。其中,CC-Platform (城市车平台) A00/A00+/A0-级纯电车型将推出3门2座及3门4座车型,并分别于2019年9月和2019年12月投产。而基于M-Platform (主流平台)打造并在上海发布的A级高性能SUV将于2019年10月投产。同样在上海亮相、基于S-Platform (超级平台)打造首款轿跑产品“天王星”,按规划将于2019年6月投产,并接受客户定制化生产。同时,S平台中的超级轿跑将于今年的日内瓦车展亮相,该车将在2019年底起在意大利接受定制生产。除此之外,在今年绿驰汽车还将与国内车企合作,持续拓展联合品牌U能,并在2019年与绿驰汽车意大利都灵事业部合力打造国际品牌。

涉足共享领域 构建起智能移动生态圈

在智能出行中,绿驰汽车将智能终端、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大数据以及共享出行有机融合,为用户提供一体化智能云端服务。

在共享汽车领域,绿驰汽车已在全国多个城市投放4500辆共享汽车,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共享城市范围扩增到300+,其中每个城市拥有共享车辆500-1000辆、分享车辆1000-5000辆,预计将服务30万-100万会员用车。五年内绿驰出行平台运营车辆总数预计将达到102万辆,其中共享运营车辆52万辆,由绿驰销售的分享运营车辆50万辆。

责任编辑:sdnew003
我要评论查看所有评论
昵称:

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、法规,遵守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》。

 尊重网上道德,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。

 您在鲁商网发表的言论,我们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。

版权与免责声明:

1 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”(非商业周刊网)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

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,文责自负。

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,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
4 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