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创板开板后,创业板是不是会越来越入弱?

来源: 斗牛财经2020-08-18 15:51:42
  

上周国内资本市场最具轰动性的事件,当属6月13日的科创板开板仪式。按照过往中小板和创业板的经验,这意味着科创板最快2周内就要呱呱坠地了。不过,随着科创板进入倒计时,创业板为首的题材股在6月14号出现了大幅下跌的走势,尤其是次新股群体更是呈现出暴跌的特点。

所以很多人担心,科创板一旦开板,会不会分流主板资金,会不会导致创业板越来越弱?

本文就来对比下科创板与创业板两者开板时的宏观背景,并类比创业板,分析科创板开板后,可能会对市场带来哪些影响。

开板时的宏观环境对比

2009年与2019年的宏观环境均是信用货币双宽松,程度上有所差异,但不同于2018年4月几大独角兽上市时去杠杆和存量博弈的流动环境。

首先,当前信用扩张周期相对缓和,与2012年类似,但力度不如2009年的全面扩张。我们以债务总额的同比增速来代表信用周期,从2000年开始,中国一共经历了5轮信用扩张的阶段。

2019年基建和地产政策放松的力度,将大概率与2012年类似,基建在连续大幅回落后,见底回升,而房地产政策也与2012年有异曲同工之妙——主要以一城一策为主,整体上房住不炒的格局不会发生变化。

其次,信用扩张初期市场一般都能赚估值提升的钱,至少已走出了2018年全面杀估值的阶段。2月M1增速大幅反弹,M1和M2剪刀差缩小,M1增速或已企稳。2月M1同比增长2.0%,较上月提高1.6个百分点,M1回升部分受到春节错位、去年基数较低影响;但我们看到,M1-M0剪刀差扩大(1月-16.8%,2月4.4%),可见,M1回升也受企业活期存款增加、流动性修复所致。

另外,信用扩张初期市场一般都能出现估值修复,赚估值提升的钱,而M1和企业盈利能趋势性向上的话,则市场大概率走出较大行情。预计2019年企业的现金流与盈利有望逐步走出低谷;但由于本次信用扩张周期受到资产负债表的被动修复需求(特别是民企),使得M1和企业盈利见底后,较难直接进入上行趋势。

由此可认为,科创板推出的流动性环境与创业板推出时有相似之处,显然好于2018年独角兽上市时的流动环境。2009年与2019年均是信用货币双宽松的宏观环境,程度上有所差异,2009年更缓和;但比2018年4月宁德时代、工业富联、药明康德等独角兽上市时的流动性环境要好很多。

因此,一方面,对于科创板推出的微观流动性冲击(A股市场)不用过于担心;另一方面,虽然这一次可能滞后实际较长,但信用和流动性的扩张至少能带来M1和企业盈利后续的企稳,有利于估值定价。

开板时行业和估值水平对比

从微观结构看,科创板公司的行业分布与估值水平与创业板公司有诸多相似之处。

1、行业分布类似:首批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共28家,行业较多分布于医药(6家)、电气设备(3家)、计算机(3家)、机械(3家)和通信(3家)等成长行业。截至6月17日,科创板已受理的公司中,计算机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公司最多,占25家,其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,分别是24家和23家。

2、首发估值较高:2009年创业板推出的时候,A股市场新股发行也是市场化定价,创业板首批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为57倍,同期中小板指39倍。本次科创板发行市盈率同样没有限制,且有5套上市指标,净利润非强制性要求。

截至2019年3月科创板开始密集申报的时候,创业板指和中小板指的PE分别为54倍和27倍,位于历史的61%和22%分位(创业板受2018年商誉减值等影响,业绩Q4出现异常突变,如果不考虑这一因素,创业板估值38倍),均低于2010年的估值水平。预计科创板推出后的发行市盈率也将较存量中小创高估不少。

好了,小编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,下篇继续分享科创板上市后对市场的影响,欢迎大家收看。

关键词: 科创板 创业板

责任编辑:sdnew003

相关新闻

版权与免责声明:

1 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”(非商业周刊网)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

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,文责自负。

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,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
4 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