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父母满满的爱,就不会为兄弟姐妹的存在而感到焦虑。
■ 陈若葵
全面三孩政策实施以来,许多家庭迎来二宝、三宝。一个新生命的到来,不仅给父母的生活、工作、自身发展,给祖辈的生活状态带来变化,也改变着家中已有孩子的生活模式。
【资料图】
在多子女家庭,孩子间的争吵、打闹是常有的事,如何让大孩子呵护弟弟妹妹、小孩子尊敬哥哥姐姐,兄弟姐妹和睦共处、相亲相爱,建立亲密的手足情,是需要家长帮助孩子们共同完成的功课。
孕育小宝,给大宝更多关注
当母亲怀上二胎、三胎,父母自然会将部分注意力转移到尚未降生的宝宝身上。此时,大宝或二宝会敏感地意识到爸爸妈妈对自己关注的减少,内心的不安全感陡增,情绪不佳、易哭闹生气。
实际上,未出生的宝贝对父母没有情感需求,此时父母应花更多心思在大宝、二宝身上,告知他们家里的变化,表示理解、尊重他们的担忧,接纳他们因为弟弟妹妹的到来而产生的抵触情绪,明确表示:“有了小宝宝,爸爸妈妈仍会安排时间陪你们,对你们的爱不会减少”,给孩子吃一颗“定心丸”。
妈妈可以让大宝、二宝感受孕育新生命的过程,帮助他们逐渐适应身份的转变。例如让孩子摸妈妈的肚子、听胎动,感受生命的神奇;带他们一起挑选婴儿用品。这样,孩子会对新生命的诞生感到好奇、产生期待。
在生活中,要通过细节来表达对大宝、二宝的尊重。比如给他们设置专门的书柜、玩具柜等,让他们拥有独立的空间,而不是什么东西都和弟弟妹妹搅和在一起,避免大宝、二宝有被冒犯的感觉。
父母不偏心、不比较
父母把自己修炼成“端水大师”的确不易,但需经常提醒自己“每个孩子都是亲生的”。别冷落大宝,及时回应大宝的需求,用行动证明爸妈对他的重视并未减损。而且,也不要因为哪个孩子和你最亲近、最乖、嘴甜,或者性格和你最像、爱好与你相同等等因素而偏爱他,在两、三个孩子之间厚此薄彼,父母应尽可能地根据每个孩子的需求,给予他们足够的、个性化的爱和关注。让孩子们真切感觉到他们都是爸妈的宝贝,没有分别。
兄弟姐妹是天生的竞争者,都希望被父母认可、夸奖,喜欢“争宠”。比如,大人夸奖刚刚学会自己吃饭的小宝“吃得真好”,哥哥或姐姐就以最快的速度把碗里的饭菜一扫而光,大声说:“你们快看,我吃得更好,碗里一个米粒都没剩下!”小的刚学会在勾勒出轮廓的图画书上填色,大人夸他“画得真棒”,大的就瞬间用积木搭建起一座城堡,急于得到父母的认可:“看,我建的家,彩色的屋顶,院子里还有大树和草地,你们说是不是更好?”
美国国家科学研究院的研究表明,很多孩子为了突显自己在家里的存在感,常常努力地使自己在某一方面比兄弟姐妹出色。比如,姐姐运动能力出众,妹妹就会加倍用功读书。在孩子们年龄差别不大、性别相同的家庭里,这个表现更为明显。
孩子们一比高下的情形,充斥在日常生活的诸多细节中,或许会贯穿孩子的整个童年,甚至影响他们的性格、兴趣爱好、职业选择等。面对他们渴望被肯定的眼神,父母应保持客观,依据每个孩子的年龄特点、实际能力等因素,以适合他们的不同标准,恰如其分地肯定、赞美、欣赏他们,越具体越好。父母可以对大孩子说:“你建造的家很漂亮,比上次搭得好,妈妈很喜欢。你瞧,弟弟(或妹妹)对色彩的搭配是不是比以前更好看了?在妈妈眼里,你们都是最好的!”如此,让小孩子看到哥哥姐姐的“厉害”、大孩子看到弟弟妹妹的努力和进步,彼此为对方高兴和骄傲,而非相互嫉妒。
另外,不对孩子们做简单的对比。如用表扬大宝的听话懂事,来批评二宝的无理取闹;用二宝的甜美乖巧来讽刺大宝的青春叛逆等,把一个孩子当作另一个孩子学习的榜样,这是让孩子反感的方式,容易引发孩子们的负面情绪,甚至敌对情绪。
尽量不参与孩子们的纷争
争抢、吵嘴、打架、哭闹是大多数多孩家庭“标配”的场景。手足情是在孩子们没完没了的小摩擦中逐渐培养起来的。
孩子们有了纷争,找父母要个说法,或者一方想在父母面前表现一下,跑来告状。此时父母的态度,直接影响了孩子们的关系,以及亲子关系。父母最好向孩子们申明一个原则:拒绝接受互相告状。如果小孩子告诉妈妈:“姐姐不让我看她的图画书”,你可以说:“嗯,这是姐姐不对,但是你不应该告姐姐的状。你可以跟姐姐商量,和她一起看,或者用你的娃娃跟姐姐交换图画书……”这样做能让孩子们明白你非常希望他们友好相待、和睦相处,同时,也教给孩子解决纷争的方法。
家长采取静观、等待的态度,耐心忍受孩子们争吵的嘈杂声,放手让他们自己面对,慢慢地你会发现,没有父母的介入,他们能摸索出一套应付摩擦的方法,学会妥协与合作,自行化解矛盾。美国蒙特克莱尔大学家庭与子女研究所教授强纳森·卡斯皮认为,适当的争吵,能帮助孩子培养好人缘,因为他们从小就学会了如何面对或是避免人际关系中不愉悦的状况。
但是,当争执升级到出现打人、咬人、推搡等攻击性行为时,父母要及时将孩子们分开,接纳各自的情绪,以共情的方式积极回应他们的不良情绪体验:“我知道你们都很生气,理解你们的感受”,等孩子们各自冷静下来,再复盘刚才的事,鼓励孩子了解彼此的感受,一起讨论更好的解决方式,尝试自己解决问题。针对反复发生的冲突,引导孩子自行制定公约或游戏规则,共同遵守。
鼓励孩子相互帮助
平时,家长多创造机会,鼓励孩子们发现彼此的长处,认可对方,相互帮助。可以从一些小事入手,让他们感受到互相帮助的乐趣,例如,让大宝帮弟弟妹妹穿鞋、戴帽子围巾,帮着拿东西等;而随着小宝的长大,也提醒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哥哥姐姐;鼓励他们一起做事。父母及时表扬和鼓励他们彼此之间的良性互动,如“谢谢姐姐把水瓶递给小宝,有姐姐真好!”“妹妹帮哥哥拿笔来了,真是个小帮手!”“姐弟俩做的水果拼盘真好看,爸爸妈妈都舍不得吃呢!”“你们真是一对好姐妹”……
如此,在生活细节中多正面强化,让他们感觉兄弟姐妹之间的和谐,日久天长,孩子们就容易将互助、照顾、感激、体谅和包容内化为一种习惯,手足相爱,相伴长大。
父母还可以安排一些家庭活动,如一起踏青、烧烤、手工制作等,让孩子们在游玩、游戏中分享欢乐。另外,在安排家务和游戏时,设定爸妈为一个团队、孩子们为一个团队,两个团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自的任务,通过安排孩子们在同一个小组,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和亲密。
让每个孩子都有存在感
父母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内在潜质,肯定、激发、引导孩子发展各自的长项,启发孩子看到兄弟姐妹的优势,扬长避短,相互学习。父母尽力为孩子们创造展示的机会,为喜欢朗诵或弹琴、跳舞的孩子定期举办小型家庭读书会、音乐会或舞蹈表演;如果孩子喜欢画画、手工制作,可以用家中的一面墙来展示他的作品,定期更换……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亲人的掌声和欣赏的眼神中体验成就感。当孩子为自己的一技之长而自豪、自信,也就不热衷于在父母面前争宠了。
良好的亲子关系能给孩子带来足够的安全感,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满满的爱,他就不会为兄弟姐妹的存在而感到焦虑。这就需要父母建立与每个孩子的紧密的亲子关系,确保他们有机会和爸妈单独相处,享受专属时光。比如,一个孩子可以和爸爸踢球,然后和妈妈做树叶贴画、玩橡皮泥;另一个孩子可以先听妈妈讲故事书、玩过家家,然后再和爸爸一起去公园玩,或者去看电影、游泳。在独处中,孩子拥有属于自己与父母的经历和秘密,享受完全被关注的感觉,能获得极大的满足感,这将成为孩子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。而一个有安全感、能自我肯定的孩子,会对周围的人和事充满善意,是很少去嫉妒、贬低他人的,包括兄弟姐妹。
关键词:
版权与免责声明:
1 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”(非商业周刊网)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
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,文责自负。
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,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4 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。